首页
景区
专题
年卡
首页
>
专题
>
甘肃
>
甘肃4A级文化古迹景区
北京
河北
山东
广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福建
广西
浙江
辽宁
湖南
重庆
陕西
云南
江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天津
上海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新疆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甘肃4A级文化古迹景点
马蹄寺(4A)
寺庙
文化古迹
石窟
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落有马脚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记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马蹄寺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蹄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等七处建筑组成。 马蹄寺石窟在晚期凉州石窟遗迹中颇具代表性,属于我国早期石窟——凉州石窟模式范围内。景区环境修理,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四绝。游客在这里旅游还可以住裕固族帐篷,喝青稞酒,吃手抓羊肉,体验草原牧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详情》
张掖大佛寺(4A)
文化古迹
寺庙
雕像
张掖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张掖的标志性建筑。大佛寺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环境优美。这里有全国罕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超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详情》
玉泉观(4A)
寺庙
文化古迹
玉泉观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城北天靖山麓,南俯州城,北迤青山,占地面积十七万余平方米。玉泉观因有“玉泉”而得名,以“玉泉仙洞”荣列秦州八景。玉泉观创建于唐代早期,中晚唐时称“北山观”,宋代改称“天庆观”、“玉泉观”,毁于南宋末年,元代初期重修。历元、明、清三代三十余次重修和扩建,逐渐形成拥有90余座建筑的庞大道教宫观。殿、台、亭、桥、楼、阁、洞、坊错落有序,依山就势分布在岗峦溪涧之上。观内殿宇巍峨,碑石林立,古木葱郁,林壑秀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玉泉观历来以宏大的古建筑著称陇上,为我省乃至西北地区最为著名的道教宫观建筑群落。
详情》
伏羲庙(4A)
古建筑
寺庙
文化古迹
太昊伏羲氏是在远古时期生活于古成纪(今天水)的一位杰出氏族部落首领,以他为代表的远古先民开创性的生产和生活,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他创八卦,奠定易学基础;造书契,创造文字雏形;结网罟,发展渔猎生产;制嫁娶,改变婚姻形态。他所做的这些基础性贡献,肇启了中华文明,历史上将其列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天水作为伏羲的出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其承载的伏羲文化内容更是异彩纷呈。卦台山作为伏羲画卦之地,其祭祀由来已久。明代成化年以后,在秦州专立伏羲庙。于是,伏羲祭祀中心从卦台山移至天水伏羲庙,祭祀由礼部特制标准祭文,地方官员负责祭祀,一年二度,礼乐齐备,规格非常高。
详情》
云崖寺(4A)
文化古迹
寺庙
森林公园
云崖寺集石窟艺术与天然美景于一身,史载与崆峒山、麦积山齐名,位于海拔1402-2875米的关山之上,山崖悬空,层恋叠嶂,洛水凝碧,是天然的旅游胜地。主峰分东、西、南、北四台,其峰秀拔,其壁如削。各有洞天,其中北台由笔架山、棋盘峰、神仙桌等五峰汇集而成,与云崖主峰合成一幅“五老观太极”的图画,意趣盎然。西峙罗汉崖,起伏多变,垒垒怪石似罗汉排坐。极目四望,被翠色掩映的奇峰秀岭如狮,如虎,如游龙,如鹤立,如兵士列阵,如高士对弈,维妙维肖,历代游人形象地称为狮子岭、金驼峰、屡牛望月、金龟饮水、行军峰、棋盘峰等。曾自北魏以来1600多年的历史中...
详情》
龙泉寺(4A)
寺庙
文化古迹
龙泉寺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城北一公里处,交通便捷,可直达西安、兰州、银川、宝鸡等大中型城市。景区面积2.47平方公里,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交流、宗教活动于一体,特别是奇妙的龙吐彩虹奇观、神奇的千年龙柏、珍贵的齐家文化遗址、厚重的先周公刘农耕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别致的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及科考价值。龙泉寺凤翥山高三百多米,腹部水溢岩石,滴沥成泉,形成三百多米长的水系,有大小泉眼百余处,一曰浓露泉,有陇上神泉之美誉。泉水经化验含人体所需的四十二种微量元素,属富含锶和偏硅酸的优质矿泉水。泉水沏茶,亲醇可口,香味四溢;泉边品茗观景,仿佛置身世外,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新建了龙泽湖、龙湖、龙柱、水榭长廊等景观,着力打造“山水龙泉、养生崇信”的旅游品牌。到此既可赏山悦水,又可龙湖荡舟,是你休闲度假、避暑养生的理想之地。
详情》
文殊山石窟(4A)
文化古迹
寺庙
遗址
石窟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镇,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于北凉时期(401年-433年)。洞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现存窟龛100多个,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禅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8处。现存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为穹隆顶、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中心柱上下分三层,下层为方形台基,上面两层每面凿圆拱龛,龛内塑一佛像,龛外塑二胁侍菩萨,造像躯体健壮古朴。洞窟四壁及顶部彩绘壁画,题材有千佛、说法图、七佛、伎乐天、供养人等。
详情》
武威文庙(4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武威市文庙也叫圣庙、孔庙,别名凉州文庙,又称西北第一大孔庙。位于凉州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庞大,号称“西北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宫,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文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详情》
大云寺.王母宫(4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泾川大云寺前身为隋大兴国寺。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在泾州敕建了大兴国寺及舍利塔、地宫,用石函供奉佛祖舍利。公元694年,唐代武则天敕令各州修建大云寺珍藏《大云经》,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兴建泾州大云寺,把原塔基下的14枚佛祖骨舍利用鎏金铜匣、金棺银椁、琉璃瓶盛装后重新放入地宫,并建塔供奉。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大云寺毁于洪水。泾川曾三次出土佛舍利,依次为1964年发现隋代大兴国寺、唐代大云寺供养佛祖舍利;1969年发现的北周宝宁寺供养佛舍利;2013年发现的宋代龙兴寺瘞埋诸佛舍利两千余粒并佛牙佛骨。特别是1964年出土的五重套函及14粒佛祖舍利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现保存于省博物馆。
详情》
北京
河北
山东
广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福建
广西
浙江
辽宁
湖南
重庆
陕西
云南
江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天津
上海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新疆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热门分类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山川
公园
古建筑
江河湖泊
展馆
地质景观
生活休闲
博物馆
农家度假
玩乐
瀑布
寺庙
森林公园
峡谷
生态园
古镇
遗址
植物园
度假村
地质公园
城市观光
溶洞
主题乐园
儿童乐园
水上玩乐
游乐场
温泉
宗教
动物园
主题公园
农家乐
海滨海岛
庄园
漂流
森林
园林
演出
水上乐园
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