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区
专题
年卡
首页
>
专题
>
北京
>
北京古建筑景区
北京
河北
山东
广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福建
广西
浙江
辽宁
湖南
重庆
陕西
云南
江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天津
上海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新疆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北京古建筑景点
八达岭长城(5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世界遗产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它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一亿三千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光名胜景点中,实属罕见。八达岭长城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1.9万平米。
详情》
故宫(5A)
世界遗产
博物馆
古建筑
展馆
庙会
文化古迹
活动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现在指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整体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
详情》
恭王府(5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因恭亲王奕訢居住而得名。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恭王府是我国保存非常完整的王府建筑群,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整体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在前(南部),花园在后(北部)。府邸府邸占地约3万平米,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个四合院组成,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每路各有三个院落。中路: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详情》
天坛公园(5A)
文化古迹
公园
古建筑
世界遗产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气宇非凡。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
详情》
慕田峪长城(5A)
世界遗产
古建筑
文化古迹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区境内,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的特点是长城两边均有垛口,特别是正关台三座敌楼并矗。长城景观箭扣、牛角边、鹰飞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慕田峪长城设有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的有机结合。英国前首相梅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首脑都曾到慕田峪游览。长城构造有独特之处,慕田峪长城两侧均设垛口,正关台以东的大角楼,有长约1000米的支城,人称“秃尾巴边”。
详情》
什刹海(4A)
古建筑
城市观光
寺庙
文化古迹
江河湖泊
自然风光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它分为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被誉为“北方的水乡”,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十几处。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胡同游”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
详情》
定陵(4A)
世界遗产
古建筑
文化古迹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为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作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
详情》
居庸关长城(4A)
世界遗产
古建筑
文化古迹
居庸关长城是万里长城上著名的军事古关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守土戍边的雄关险隘。这里山峦重叠,溪水长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素有“关沟72景”的美称。早在金代便以“居庸叠翠”名列“燕京八景”之首,清乾隆皇帝曾亲笔手书“居庸叠翠”。 从金代经元、明、清七百余年,燕京八景第一胜景就是居庸叠翠。居庸关长城集雄、奇、险、峻于一身,东跨翠屏山,西跨金柜山,如鲲鹏展翅,全长4142米,古时就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清乾隆帝的这两句诗,道出了居庸关的雄伟险要。居庸关的南北券城呈半圆形,上有券城楼三间,为南北向歇山三重檐砖木结构。
详情》
景山公园(4A)
文化古迹
公园
古建筑
园林
景山公园-雍容华贵牡丹花最佳观赏时间:清明节左右开放,4月下旬进入盛花期,5月中旬结束。看牡丹用不着去洛阳,咱大北京就有。景山公园牡丹涵盖了十大色系,九大花型,极具观赏性。景山公园的牡丹园是京城最大的牡丹观赏园之一,每年4月下旬,200个品种的2万株牡丹竞相怒放,蔚为壮观。北京景山公园是一座优美别致的皇家花园。这里早在金代就堆土成丘,元代辟为皇室禁苑名为青山,明永乐年间又将挖护城河的泥土及拆卸南移城垣的渣土堆积于此,叠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取名万岁山。清代顺治十二年(1655年)将此山改名为景山,并于乾隆年间(1749—175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先后建有寿皇殿、绮望楼、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
详情》
黄花城水长城(3A)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古建筑
遗址
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境内,距北京市区65公里,怀柔区中心西北35公里。是以奇而著称,以秀为特色,融山川、碧水、古长城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这里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她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茂盛苍翠,形成了一年四季内绚丽多姿的植物景观。九分山水一分田,青山碧水两相恋。至此既可欣赏秀丽的湖光山色,又可观长城的清灵俊秀,还有绿树红花相伴身旁。使人有远离城市喧器,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感觉。而这里的“三绝景”更是引人入胜,叹为观止。“一绝”建于明永乐年间(1404)的长城雄伟险峻气势磅礴,盘旋于山脊之上,环绕在灏明湖畔,景色秀美壮观。
详情》
世界文化遗产—长陵(5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陵墓陵园
世界遗产
长陵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一个著名的陵墓区,在天寿山主峰前,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公元1360(庚子年)-1424年)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为明朝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在北京明十三陵中是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墓园。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北京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
详情》
地坛公园
文化古迹
公园
古建筑
世界遗产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占地面积37.3公顷。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场所。1984年5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地坛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官、神库等古建筑。近年来又增建了月季园、牡丹园等新的园林景点。每年都举办的春节文化庙会,以较高的文化品位,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一个昔日的禁区,皇家坛庙,今天已成为人们休息、游览、娱乐的园林文化旅游胜地。
详情》
八大处公园(4A)
公园
古建筑
寺庙
庙会
文化古迹
活动
八大处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山风景区南麓,国家AAAA级景区,建国后首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历史悠久、盛名远播、风景宜人的山地佛教寺庙园林。八大处公园是由西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观”更是闻名遐迩,古人即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八大处公园因二处灵光寺供奉世间罕存的释迦牟尼灵牙舍利而驰名海内外,近年来灵光寺内先后修建的《般若菠萝蜜多》心经墙,500罗汉浮雕与佛牙舍利形成了佛法僧一体的圆满。
详情》
神路(5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建于1540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这些图纹上原来曾饰有各色彩漆,因年代久远,现已剥蚀净尽。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明嘉靖十九年(1540)完成。
详情》
昭陵(5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陵墓陵园
世界遗产
明昭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大峪山东麓,紧挨着定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规制在十三陵中属中等规模,但与泰、康等陵宝城模式相比较,显得更加精致壮观。其神道从长陵神道七空桥北向西分出,长约2公里。近陵处建碑亭一座,亭后建并列单空石桥三座。陵宫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的形态,宝城前设两进院落,方城下的甬道,另有棱恩殿、配殿五间,棱恩门三间。昭陵的最大特点是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哑巴院”制度。其宝城内的封土填得特别满,几乎与宝城墙等高,正中修建夯土墓冢,封土前用砖墙挡住,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月牙形院落。现在我们前往昭陵,可以看到已经修复好的棱恩殿、棱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厨、神库等。另外在其左右配殿分别设有“明昭陵帝后史料陈列”和“明代皇族墓葬史料陈列”,介绍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妃嫔的相关事迹和明代亲王、妃嫔的墓葬规制。
详情》
纪晓岚故居
文化古迹
古建筑
故居
雕像
纪晓岚故居是一所两进四合院,紧临晋阳饭庄。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据说海棠树还记录了主人公的一段恋爱史!走进阅微草堂,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展柜里的那杆长长的旱烟袋锅。人所共知,纪晓岚吸烟成癖,烟瘾奇大。他的旱烟袋锅是特别订做的,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编纂《四库全书》时,他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只吸完一半,于是就落下了一个“纪大烟袋”的绰号。纪晓岚故居为清式砖木结构,基本上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其布局为坐北朝南,临街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与大门洞相连接的西侧南房为四间开门的“倒座”。
详情》
陶然亭公园(4A)
公园
古建筑
文化古迹
陶然亭公园是以“四大名亭”之一陶然亭为中心修建的园林式公园。公园的中心是青绿湖水,周围垂柳依依,环境优美。园内除了陶然亭外,还仿造全国各地的历史名亭修建了很多亭子,漫步公园便可以遍览全国名亭。陶然亭公园的面积不大,长宽大约都是1公里左右,公园在东西南北几个方向都有入口,进入后步行游玩即可。游玩大概需要2-3小时左右。公园内中心是一座环形的湖泊,中心为湖心岛。除了湖区和湖心岛外,周围的区域大致分为西南侧、东南侧、北侧三个部分。夏天乘坐游船,冬天在湖上滑冰环形湖泊由湖面上的三座桥分隔为东湖、西湖、南湖三部分,湖中心是一个湖心岛。
详情》
钟鼓楼
古建筑
文化古迹
钟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初名"齐政楼",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又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重建宫室的同时,又重建了鼓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遭雷击被毁后重修。后又分别于清嘉庆五年、清光绪二十年、新中国成立后,对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后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又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再次重建,两年后竣工。重建时为了防止火灾,整个建筑采用砖石梁拱券式结构。钟楼南门正中矗立着"乾隆御制碑"详细记载了当时修建钟楼的情况。
详情》
银山塔林(4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遗址
银山塔林位于北京市北部,位于十三陵特区,距离北京市中心车程约为60公里左右,是一处爱好访古的游客们出游的好地方。景区原为著名的寺院法华禅寺所在地,后来寺院被毁,仅剩下寺内的古塔,其中以广场上的五座金代时期的古塔保存最为完整,塔身古朴壮观,来此参观感觉十分的古朴,历史韵味深厚。银山塔林景区面积不大,主要游玩区域就是五座古塔所在的广场处,这里可以为古塔摄影,古朴壮观的场面拍出的照片十分好看。塔林背靠银山,自古以来这座小山便有“银山铁壁”的说法,是指一到下雪时候山体洁白,而一侧的崖壁则陡峭的不会落雪。现在前来景区也可以爬小山游玩,观看陡峭的山壁,还有山间众多小的无名古塔,另外在山上拍摄五座古塔的俯瞰全景也十分不错。因维修古塔,景区从2014年8月开始暂不对外开放,具体开放时间请电话咨询景区。
详情》
响水湖长城风景区(3A)
自然风光
山川
古建筑
江河湖泊
遗址
瀑布
响水湖景区位于怀柔慕田峪长城西部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天然锦绣,集长城、古洞、山川、泉潭、飞瀑于一体,空气与山泉水质经测验均属于一级标准,是京郊又一处得天独厚、秀丽多姿的旅游圣地。景区内的名医塑像文化园是一处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学习鉴赏中草药知识,浏览奇特美景的养生圣地。园内一条2.5公里长的大峡谷,有50多位古代名医石刻,石刻上有养生名言、名医简介、名医头像和治病秘方,这些石刻涵盖了方方面面的保健养生、祛病知识。上百种中草药苗分布在步道两旁,千米小溪及30多座潭瀑沿步道逐级而上,有“华夏长城第一奇”美称的驴鞍岭长城是园内一景。
详情》
冶仙塔(3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冶仙塔位于密云县城东北4公里的冶山上,原有一座普济寺,寺塔称冶仙塔,又叫“冶塔仙灯”。这是密云外八景之一,仙灯之光,似乎要长明万代,引起人们有所期待。想当年冶塔一定在夜晚之中显得特别明亮,晚居之人,所被夺走目光的一定就是它了。冶仙塔初建于辽代重熙八年(1039)。塔高约8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一拱形券门,门洞朝南,周围有砖雕假窗和砖雕花饰。塔基、塔身、塔顶全部为砖雕仿木结构。相传高僧季小唐在塔内修炼之时,夜晚塔顶处常有串串红灯照耀,所以称冶仙塔为“冶塔仙灯”。密云外八景之一冶仙塔初建于辽代重熙八年(1039)。塔高约8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一拱形券门,门洞朝南,周围有砖雕假窗和砖雕花饰。塔基、塔身、塔顶全部为砖雕仿木结构。相传高僧季小唐在塔内修炼之时,夜晚塔顶处常有串串红灯照耀,所以称冶仙塔为“冶塔仙灯”
详情》
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3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遗址
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地处具有“京师锁钥”之称的密云县古北口境内,距北京市区近10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古北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衍变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步入古北大地,公路穿山过,蟠龙山、卧虎山长城雄踞交通要道两侧,好一派神秘圣地。景区内文化古迹众多,故事传奇,不仅有明长城1860年的古御道,1025年的杨令公庙,金、泰和五年(1205)的三眼井,充满神奇传说色彩的七郎坟,1934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为纪念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修建的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古北口民俗展室等大小景观30余处。
详情》
圣莲山(4A)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山川
古建筑
寺庙
地质公园
森林
道教
圣莲山 (圣米石塘莲花山)位于北京西南(距北京市区约90公里),房山区西北的群山峻岭之中,海拔930米,是道教的聚集之地。圣莲山山势陡峭,巍峨俊秀,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涧峰高崖陡,绝壁森森‘山上流云雾海,变化无穷‘丛林茂盛,古树参天,庙观亭阁掩映于浓荫崔盖之间,山间路径有秀的特色,舒展与骑缝古刹之间,而且还集中展示了雄、险、奥、绝、秀的特点,素有京西小五岳之美誉。圣莲山峰恋杰出,翠微诸峰,拱揖相属。加之具有神秘色彩的圣水和圣米,优异的植被,被誉为“京都第一奇山”。观光索道莲花山索道上下高差298米,不仅是通往南、北庙和老爷庙的捷径,也是赏景的好地方。南庙南庙始建于1404年。南庙原本属于佛教,清顺治十年改为道教,游人可在游览过程中了解佛道合一的历程。北庙北庙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是一座比较完整的道教名观。它由主庙蟠桃宫和圣母宫、斗母宫组成,合称三宫。
详情》
灵水村(3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遗址
农家乐
距北京市中心78公里,距109国道4公里。四周为群山环抱,海拔430米,村落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村属土地面积1508公顷。村现有村民200余户,700余人。姓氏以刘、谭两大姓为主,其次有王、田、杜、白、寇等姓为主,农业经济主产为杂粮,干果以核桃著名。灵水村的坐落位置用四句话来概括:东眺石人,西倚莲,四环古庙双桃环。站在村中可眺望抓鬏山的石人,西边依靠莲花山,村四周有寺庙环绕,南北有双桃山相拥)。灵水村处处显露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村中现有四合院162套,约1100间房。原貌保存度为80%。明代宅院共6个,22间房。清代宅院民居约120套,建筑规矩严整,其中有五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后院都带有花园和佛堂,整体建筑气势庞大,充分表现出封建士大夫风尚。
详情》
九谷口风景区(3A)
农家度假
古建筑
农家乐
滑草
九谷口自然风景区位于怀柔县怀北镇河防口,沿怀丰公路经雁栖湖北行5公里,与青龙峡毗邻相望,距京城约80公里。景区占地面积700余公顷,山木覆盖率85%以上,动物栖息其间,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植树造林、夏令营和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九谷口自然风景区有保留基本完好的明代古长城。从山口望去,长城两翼齐飞于峻岭群峰之巅,虽非当年雄姿英发,但浩气依旧、神韵盎然。据史料记载,明清时这里已是军事重镇,常年重兵把守。烽火台“夹扁楼”更是长城建筑史上的精品,在八达岭博物馆中有详细记载。景区有九条主要山谷即望城谷、银河谷、白杨谷、响泉谷、一线天、鲸石谷、桃园谷、牛蹄谷、藤箩谷,其风景各异,美轮美奂。
详情》
先农坛
世界遗产
古建筑
文化古迹
先农坛是明、清皇家祭祀建筑的杰出范例,建筑布局基本完整的明代皇家建筑群,中国封建社会典章制度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据史书记载,先 农坛又名“山川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距今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亦是皇家最早在城 南设立的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北京先农坛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原称天地坛,明嘉靖时始称天坛)建筑群相对应。北京先农坛始建时建制沿用明初旧都南京礼仪规制,将先农、山川、太岁等自然界神灵共同组成一处坛庙建筑群。
详情》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
文化古迹
公园
古建筑
遗址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位于密云水库之西,距北京市区90余公里。其地处云蒙山东缘,山形韶秀天成,群峰特起,常隐于云雾之中,素有“北国黄山”之美誉。现存长城遗迹据传部分地段有属北齐时期者;而大部分为明初所修,属蓟镇边墙东中西三路之西路。景区内共有四座敌楼:第一座敌楼是三道边楼。站在楼顶,两边的景色都是一样的满目苍翠,只有密云水库那边依稀见到碧蓝的影子,登城望水,这也是云蒙山长城与其他雄关要塞关键的不同。第二座敌楼“将军楼”,在路上,可以看到“将军崖”、“金龟探头”、“椅子石”、“卧虎石”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第三座敌楼“四方楼”,在山谷中穿越歇身门、一线天,还会发现一处古采石场,正是这里提供了修城之石。经爬梯上“通天石”,是第四座敌楼“烽火台”,山风吹拂中眺望密云水库,景色非常壮观。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每年组织大型中秋赏月节、金秋栗子节、九九重阳登高节等各项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详情》
蟠龙山长城(3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蟠龙山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境内,是古北口长城的一段。蟠龙山长城与西面的卧虎长城、水关长城、铁门关、瓮城共同构成了古北口长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在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蟠龙山长城全长5公里,蜿蜒于群山峻岭、深沟险壑之中,极目远眺,宛然依山盘旋着的巨龙。由于这段长城还没有进行过太多的修复,显得古朴苍凉,但也保持着完整的历史风貌。其中最为精华的便是将军楼和24眼楼。将军楼是蟠龙山长城的制高点,它共有22个门洞,保持着当初的模样,显得气势恢宏。这里是设置指挥机关的地方,战争中这里是敌我双方争夺最为激烈之地。二十四眼楼是蟠龙山长城东面最后一座敌楼,与将军楼遥相呼应。二十四眼楼共有三层,一、二层四周各有三个箭窗,顶层周围是垛口。它一共有24个瞭望口,在长城建筑史上并不多见,十分珍贵。站在这段古朴的长城上眺望远方,景色壮观辉煌,令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详情》
张坊古战道(3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张坊古战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为北宋真宗年间修建的古战道(地道)。战道从地面纵深4米,青砖结构,宽2米,高度为2-3米,青砖墁地,侧边设有流水槽、盛水缸,墙壁有台灯,顶部有通气孔。地道两侧设有宽约2米的藏兵室,室内有土炕。古战道在地下四通八达,迂回曲折,通古镇四门城楼,初步探测为1500米,现已发现和修复的400多米。宋、辽对峙时期,由于古战道能战能守的优良军事性能,曾使幽州一代的辽军专心固守而不能南下。 明代古战道的军事性能进一步得到发挥。明洪武年间,元朝贵族溃逃到蒙古漠北,但不时南下犯境,古战道成为明军抗击蒙古的军事堡垒。
详情》
智化寺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佛教
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成立于1992年,位于北京禄米仓胡同智化寺内,是文博信息交流的窗口。智化寺兴建于正统九年(1444年),是北京现存的一座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同时又是一座集造像、佛经、壁画、音乐等佛教艺术为一体的禅林净土。古刹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山门、钟楼、鼓楼、智化门、智化殿、藏殿、大智殿组成“伽蓝七堂”。中轴线上依次列有山门、智化门、智化殿、如来殿万佛阁、大悲堂等主体建筑。展馆内收藏了1500余件藏品,其中一幅大型壁画,长4.8米,高3.1米,画的是地藏菩萨说法相,是明代壁画的精品。藏殿内尚存“转轮藏”一具,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
详情》
万寿寺
公园
古建筑
园林
寺庙
文化古迹
北京万寿寺建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朝万历皇帝;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皇帝,尤其是清朝慈禧皇太后的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建筑格局,有“京西小故宫”之誉。万寿寺深庭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极其宏丽。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占地三万余平方米。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
详情》
北京晋商博物馆
古建筑
展馆
博物馆
北京晋商博物馆位于朝阳区四惠桥东侧。南临通惠河,西面近邻CBD国际商务区及国贸中心。交通便利,位置优越。馆舍全部为仿古建筑,主体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内设10个基本陈列厅。建筑群落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晋商博物馆的宗旨就是弘扬晋商文化和精神。 该馆是北京市重点规划的100余座博物馆之一。现有藏品40000余件,涵盖账册、信函、文稿、票证、印章、钞版、票版、广告、包装、牌匾、货币、衡器、量具、算具、交通运输工具、神佛礼器、日用器具等众多门类。这些藏品倾注了多位资深收藏家近30年的心血与财力,几乎囊括了现存可移动晋商遗物中的绝大部分珍品。珍贵图文晋商活动鲜见于文献记载。晋商遗物流散于民间的晋商遗物被博物馆收集,展示在这里,是研究晋商历史。镇馆之宝这块由白松木浅浮雕刻的“青云得路”牌匾雕刻于乾隆五十七年,是一代晋商翘楚乔全义收到的中举礼物,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详情》
文丞相祠
古建筑
文化古迹
文丞相祠是为纪念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而建的。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奋力抗元被俘至元大都(北京)后,囚禁于兵马司土牢近4年时间,于1283年就义于柴市。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按察司副使建祠堂。明永乐六年(1408年)正式列入祭典。明宣德、万历、清嘉庆、道光,以至民国期间均有修葺。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堂屋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过厅内为文天祥生平展,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遗物和文天祥手迹等展品。院内尚有一株古枣树,枝干向南倾斜,传说为文天祥手植。1979年,文丞相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历代帝王庙
古建筑
文化古迹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是明清两代崇祀三皇五帝、历代各民族杰出帝王和功臣名将的皇家庙宇,其规模和作用在全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为罕见。庙内共供奉历代帝王167位、功臣79位。主殿景德崇圣殿,以伏羲、炎帝、黄帝等三皇五帝神位居中,其余历代帝王神位分列左右,气氛庄严肃穆。东配殿、西配殿辟有“历代帝王庙历史沿革展览”、“历代帝王庙主要祭祀人物展览”,可以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历代帝王庙及其祭祀制度的创建、发展和完善过程。帝王庙还举办“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览”,以“百姓一家,根在华夏”为主体,展陈由三皇五帝衍生出来的100个主要姓氏的源流播迁、历代先贤和主要胜迹,通过姓氏文化的相关知识,加深观众对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三皇五帝的理解。
详情》
团城演武厅
古建筑
文化古迹
团城演武厅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麓,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北京仅存的城池、殿宇、亭台、碉楼、教场混为一体的武备建筑群。乾隆皇帝曾在此检阅八旗军队,也是健锐云梯营的演武之地。团城演武厅是世界上最小的城池,包含演武厅、东西朝房、南北城楼、碑亭、放马黄城、大型演武场等建筑。整个城池就像一个环形的城堡,东西直径50米左右、南北40米,以西山作为天然屏障,城外有护城河,过汉白玉桥才能进城。南北城门上分别挂着“威宣壁垒”和“志喻金汤”的门额,南门城楼已辟为临时展厅;北门城楼内有一座巨大的卧碑,上面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题刻了乾隆皇帝御撰的《御制实胜寺后记》。东西朝房里是有关演武厅历史沿革及健锐营创立始末的展厅,可以看到郎世宁为乾隆皇帝画的肖像,一些服饰和兵器。而厅南的演武场现在已成为一个果园。
详情》
古观象台
古建筑
文化古迹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也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明末清初时期,它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观象台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其巨型天文铜制古仪在世界上堪称独一无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冶金铸造和机械工艺的最高境界。除了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详情》
北京慈善寺
古建筑
寺庙
文化古迹
慈善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天泰山,有24处殿堂,100多间房舍,是道释合一的古寺庙,为旧日京城百姓进香求子求福、许愿还愿的地方。因其环境秀美、幽静,爱国将领冯玉祥曾三次隐居慈善寺。慈善寺主要包括正院、东跨院两大部分。正院殿堂三进;前有韦驮殿,二进正殿大悲坛,三进后殿藏经阁。韦驮殿很有趣。在别的寺院,韦驮殿一般供奉弥勒佛、四大金刚。可在这里就不同了,这里是关羽、韦驮共处一殿,弥勒佛则请到寺外,另建一座弥勒佛殿。大悲坛是昔日供奉千手千眼佛的地方。藏经阁又称魔王殿,它是慈善寺最吸引人的地方,每年3月18开殿一次。大殿五间二层。一层塑有魔王坐像,高1.9米,身穿黄袍,面向东南;二层是过去僧人藏经之所。
详情》
文天祥祠
古建筑
文化古迹
遗址
文天祥祠又叫文丞相祠,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明洪武九年改建为祠堂,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祠堂由大门、前殿、后殿三部分组成。进入院内,院子正当中是一块石碑,上面雕着文天祥的朝服相和遗言;东壁上刻着文天祥的《正气歌》,为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所写。前殿内是文天祥史料展览,正中为文丞相半身像,两侧墙上挂着文天祥的生平、作品、图像资料、评价等,从中可以看到文天祥壮烈的一生。再后是正殿,这里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正中是文天祥像,两侧是历代石刻等珍贵文物。院内种了一棵枣树,相传为文天祥手植。这棵枣树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尽管枝干虬曲,但却都自然倾斜向南,与地面成约45度角,体现了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精神。
详情》
北京东岳庙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博物馆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目前,该庙已建立起了北京民俗博物馆,如今,于2008年5月3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及支持下,北京东岳庙作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登记开放。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占地约71亩,有房屋近400间,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在布局上,分为正院、东院和西院三个部分。主要建筑都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山门(已拆除)、棂星门、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殿和后罩楼等,形成了六进院落。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以及北京的民俗文化,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详情》
大钟寺(3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曾是清代京城内的著名寺庙,现在已被开发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古钟博物馆。历史上著名的永乐大钟、鎏金铜钟、弘治道钟等珍贵文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大钟寺的大门位于南侧,寺内面积不大,纵深约200米左右,宽约80米左右。展厅都分布在原古寺内的各个殿堂里,原天王殿现在即为古钟博物馆的序厅,经过序厅后便是各个具体展厅,共有十个,来此一一参观即可,一般游玩时间约为2-3小时左右。大钟寺的南侧部分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个区域,东路的展厅为“阅古钟林”,展示了古钟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里面不乏有历史上著名的多口大钟,可以好好参观一下。
详情》
中山公园(4A)
文化古迹
公园
古建筑
北京中山公园以明清皇帝用来祭祀的“社稷坛”为中心,除了参观历史建筑,了解古代祭祀文化,园内还有不少绿植花卉。每年春天,月季、郁金香等鲜花盛放,秋季还有金黄的银杏叶,是市内悠闲漫步、摄影观光的好去处。游玩概览中山公园面积不大,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三百米左右,进入后一一步行游览即可。中山公园主要是参观园内的历史建筑和绿植花卉等景观,一般游玩1-2小时即可。社稷坛社稷坛在整个中山公园的中心地带,也是公园的核心景点。社稷坛原为明清时帝王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要前来的祭坛,坛上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五色泥土装饰,这种五色的布置在古建筑中十分特别,可以好好参观一下。
详情》
卢沟桥(3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卢沟桥全长266.5米,走完不过10分钟时间,却跨越了800多年的历史。桥上雕刻精美的石狮子让马可波罗赞不绝口,你也可以来这里细细品味。1937年7月7日,29军将士在这里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桥上的弹痕至今依稀可寻。卢沟桥的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有的大狮子身上,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你也可以来这里数一数。明清时期,“卢沟晓月”是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如果你是中秋节前后来游玩,可以关注景区每年举办的赏月活动,夜色下的卢沟桥别有一番风味。卢沟桥的东端就是宛平城,城内的雕塑园、石鼓园等景点也可以一并游玩。
详情》
西藏文化博物馆
古建筑
展馆
博物馆
西藏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唯一一座设在北京的西藏文化专业性综合博物馆。这里是西藏及其他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展示中心;是国内外认识和了解藏族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窗口;是开展对外宣传和反分裂斗争及爱国主义教育与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基地;是藏学研究和信息资料的平台;也是首都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观景点。自2013年3月6日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游客可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入馆参观。
详情》
史家胡同博物馆
古建筑
展馆
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这是一个精致的院子,为两进院落,占地面积一千余平方米。院内参天的老柿子树荫遮蔽着灰砖落地的瓦房,小连廊上挂着两个鸟笼,让人仿佛进入了电视剧里清末民初某个大户人家。博物馆内设有八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八个展厅分别是史家历史展厅、人艺展厅、近代教育展厅、兰芷偕芳展厅、胡同名人展厅、时代记忆展厅、胡同声音展厅、怀旧生活展厅,用不同形式展示了史家胡同的历史文化和变迁。这个院子原是民国时期的才女凌叔华的嫁妆,当年曾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这个小院聚会。在正对大门的展厅中铺着许多旧地砖,这些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物件。
详情》
五虎门长城景区
自然风光
古建筑
五虎水门位于东极仙谷自然风景区内是黑关长城的一部分, 为长城上少有的几个水关之一。它深藏于雾灵山的山谷之间,位置隐秘。
详情》
智慧谷自然风景区
自然风光
古建筑
景区风景秀丽,葱郁静谧的森林,色彩斑斓的花草,山石流瀑,飞鸟鸣虫,成为天然氧吧。
详情》
三庙一塔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通州“三庙一塔”景区在通州旧城北部区域大成街北侧(原为北京花丝镶嵌厂址),占地约12000平方米。“三庙一塔”分别指的是: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及燃灯佛舍利塔。儒、佛、道三教在这里互为紧邻而又相互独立,儒教的文庙(亦称学宫)与佛教的佑胜教寺(亦俗称塔庵)、道教的紫清宫(亦俗称红孩儿庙)这三座独立存在的庙宇,近距离成“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围墙之侧,而在佑胜教寺西侧耸立着燃灯佛舍利塔,因而形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今人概括简称之为“三教庙”。和谐共存了400余年的“三教庙”中各供其教的祖师爷,文庙祀孔子、佛寺奉释迦牟尼的老师燃灯佛、道观供老子。
详情》
十三陵总神道(5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明嘉靖十九年(1540)完成。现除桥涵建筑已残坏外,其他墓仪设施保存较好。1989年至1995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神道先后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保护性工程及环境整治工程。 神路是长陵的附属建筑,也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起点是石牌坊,中经大红门,神功圣德碑,石象生,龙凤门,过五孔桥,七孔桥,直达长陵陵门之下,其它各陵的神道则从这条神道分出,因而又称总神道。神道是进入陵区的甬道,在明十三陵的南端。
详情》
灵水举人村
古建筑
灵水举人村是京郊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好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建筑群;是《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拍摄地。《爸爸去哪了》外景拍摄地,是一座千年古村,早在汉代既已成村,村中的灵泉禅寺始建于汉代,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佛寺。2005年11月,灵水村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唐宋元明清,参加科举考试成了民间学子的唯一进阶之路。为求得科举的顺利,学子常常到当地的文昌阁求拜文昌帝君。中国北方把两座庙建在一起的极为罕见,这是灵水村自古崇尚文化,出了众多举人的见证。灵水举人村,这个村形成于辽金时代的古村落曾出过22个举人,2个进士。小小的村子曾出过这么多的高材生也确实很让人费解,难道真是村子里的风水在起作用么?
详情》
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
古建筑
博物馆
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即田义墓,又称慈祥庵、石香炉庵,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脚下,模式口大街80号,北距法海寺约1华里,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规格高、石刻精美的明代太监墓,同时也是全国首座对外开放的明清宦官墓园。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田义墓由墓园展区、宦官文化陈列室和田野石刻展区三大部分组成。田义墓建于明代,墓主田义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太监,官阶正四品。墓园区内现有5座太监墓,是中国目前保存完整,占地面积大,规制高的,石刻为精美的宦官墓。从田义墓的占地面积、石刻的大小和种类看均已越制,尤其是华表须弥座束腰八面浅浮雕,不仅证明了明代贵族官僚常常超过礼制的丧葬习俗,而且证明了宦官在明代的专权和跋扈。田义墓地宫多次被盗,于1998年5月被清理修缮,墓中剩存楠木板两块,墓志一盒。它是北京地区继明十三陵定陵、大葆台西汉墓之后第三座供游人参观的地下墓穴。墓园展区内的三座碑亭已于去年重新修缮完毕。
详情》
北京
河北
山东
广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福建
广西
浙江
辽宁
湖南
重庆
陕西
云南
江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天津
上海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新疆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热门分类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山川
公园
古建筑
江河湖泊
展馆
地质景观
生活休闲
博物馆
农家度假
玩乐
瀑布
寺庙
森林公园
峡谷
生态园
古镇
遗址
植物园
度假村
地质公园
城市观光
溶洞
主题乐园
儿童乐园
水上玩乐
游乐场
温泉
宗教
动物园
主题公园
农家乐
海滨海岛
庄园
漂流
森林
园林
演出
水上乐园
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