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 > 昌平 > 5A > 明十三陵
好评:
中评:
差评:
定陵:
长陵:
神路:
明皇帝陵:
全国景区
  • 0.00元
  • 需购票
  • 明十三陵开放时间
    4月~10月:08:00~17:30开放;
    11月~3月:08:30~17:00开放;
    明十三陵注意事项
    1. 为了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并加强文物保护,陵区内定为非吸烟区,严禁一切烟火。2. 爱护文物,严禁在树木、名胜古迹和公共设施上涂抹刻划,严禁攀登陵墙、围栏、明楼等建筑物。3. 游客中心提供咨询,设备出租,商务等服务。4. 长陵是明十三陵的祖陵,其他各陵都是在长陵的基础上略有修改,建议按照各陵修建的时间顺序游览。
    明十三陵景点介绍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胜境,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较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之一。

    由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后共计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这里。构成庄严有序的整体布局,故名“明十三陵”,2003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对外开放的有四处景区。长陵,是成祖朱棣的陵寝,始建于1409年,是明朝帝陵中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之一。尤其是举行祭祀仪式的祾思殿,木构件全系名贵的金丝楠木加工而成,堪称古建瑰宝。目前殿内举办有“定陵出土文物精品展览”。定陵,是明十三陵朱翊钧和两皇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第一座帝陵。定陵地宫建筑,深邃神秘。共出土帝后衣冠和金银器皿等珍贵文物多达3000件左右,是不可多得的明史研究实物资料。昭陵,是近年按照明朝旧址全面复原的陵园,该陵松柏参天,殿宇辉煌,气势恢宏。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如英国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伟大的例子。他评价十三陵是“伟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 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去的君王。”他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十三陵交通及路线
    公交路线:1、可在前门乘游5路、东大桥乘游3路、永定门乘游4路直达;
    2、可在德胜门乘345路,在昌平北站下,换乘314路直达;
    3、314、872,昌67路【定陵】站下。
    自驾路线:可以从北二环(德胜门)上八达岭高速,北行至昌平环岛(李自成像)后北行,按路标行驶,若路况良好时约40分钟可到达景区。到达景区后按路标行驶或者询问当地老乡。
    明十三陵附近景区
    热门分类
    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山川公园古建筑江河湖泊展馆地质景观生活休闲博物馆农家度假玩乐瀑布寺庙森林公园峡谷生态园古镇遗址植物园度假村地质公园城市观光溶洞主题乐园儿童乐园水上玩乐游乐场温泉宗教动物园主题公园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