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楼位于陕西西安市中心,坐落于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每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西安鼓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鼓楼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基座宽38米,长52.6米,高7.7米,通体用青砖砌成。南北正中辟有券洞,供人车出入,高、宽均为6米。鼓楼主体建筑位于基座中心,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式,第二层楼上覆盖绿琉璃瓦,属于重檐、歇山项式。上下两层面阔各为7间,进深均为3间,四周环有走廊。外檐和平座均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层次更为分明。以前在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乃是在重修鼓楼竣工后巡抚(陕西)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80年)所题,北面为“声闻于天”,字大盈间,苍劲挺拔,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两匾额毁于“文化革命”之中。
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
夜幕下的钟鼓楼,在霓虹的装点下熠熠生辉,却又有穿越般的不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