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政考棚坐落于建水县临安路的中段,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旧址在城内东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移建在这里,距今已经有322年的历史了。1993年学政考棚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学政考棚是云南学政(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赴所属各府、厅主考童生及生员,由进士出身者拣派,为三品官,一任三年,任期与抚督平行)定期至此举行院试考试的考场。
考生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普洱市)四府,考试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乡试)。学政考棚纵深150米,面宽40余米,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舍栉比,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六进院布置,中轴线建筑布局有照壁、仪门、龙门、至公堂、戒慎堂、学政署大门、学政署等建筑,整体建筑庄严肃穆,给人以层层奋进、步步高升之感,为国内保存完整且不可多得的大型考棚。
至公堂,它是主考官监临考场,也是考官收取试卷的地方。考试当天下午,考生们就开始交卷,直到傍晚才清场。收卷官每收一卷,就发给考生一个出门的竹签,到大门的时候验交,考生达到30人才开门一次,收一竹签,放一人。考生的活动范围到大堂也就算是结束了。至公堂中央高悬清康熙皇帝御书“旁求俊乂”,出自于《文心雕龙.议对第二十四》“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意思是要广招天下贤能之士,为朝廷效力。
这里还是被录取的考生都要在这里举行簪花礼的地方,由学政来主持,分别把它们拔往县学和府学,这种仪式也称做“入学”,然后,还要到孔庙去拜见孔子。感受学政考棚学而优则仕的科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