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雷山上气候宜人,环境优雅,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温昼高夜低,冬寒夏凉,最高温度为32℃,平均温度11.6℃,是旅游避暑和道教圣地,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誉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素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俗话说“北武当,南五雷”,二者如兄弟联袂,名闻遐迩。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誉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据史书记载,五雷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相传西域净乐国太子曾选中此地,垒石室苦修,“得道高升”,这就是著名的真武帝君。嗣后,唐代李靖慕名上山草创道观。元末翰林国史编修张兑辞官不做,归隐天门山、五雷山,在五雷山扩修殿宇,弘扬道教文化,并亲题“楚南名山推第一”,从此五雷山名声大振,所建殿宇“旁魄百里,列县俱瞻”,明神宗得知后,封五雷山为“洞天福地”。道教信徒遍及鄂西南、湘西北两省十八县。每年古历“三月三”、“八月十五”为朝圣日,有“朝不朝,一年十万八千到”之说。
舍身岩是真武祖师“白日飞升,羽化成仙”之地,称“舍身崖”。相传,真武祖师在五雷仙山修炼成正果后,由观音菩萨引渡到这里跳崖,舍去肉身而羽化成仙。舍身崖上面的小石亭叫“飞升亭”,内供观音手中托着祖师灵魂的神像。太极鼻祖张三丰曾三次谒拜五雷仙山,在此练功,流连忘返。因真武祖师的传说甚广,影响无数愚昧无知者跳崖,故飞升亭有刻字告诫后人“守身知命。
金顶似金铸玉琢一般,秀丽如凤。驻足金顶向四周眺望,数以百计的大小山头,有如翘首之鸟,环拱金顶,依稀向金殿顶礼膜拜,素称“百鸟朝凤”。在云彩浮动或纱雾淡罩时,“百鸟”隐约欲飞;当浓云弥漫山谷沟壑时,数百山头似鸟浮波,妙不可言。元末翰林国史编修张兑辞官后,归隐五雷(仙)山,在五雷(仙)山扩修殿宇,弘扬道教文化,并亲题“楚南名山推第一”,从此五雷(仙)山名声大振,所建殿宇“旁魄百里,列县俱瞻”,明神宗得知后,封五雷(仙)山为“洞天福地”。所谓洞天福地就是够得上神仙居住的地方,意为风水宝地或仙境,古代全国有72洞天、36福地,五雷山就占有一席。
金殿也称金顶,是五雷仙山最高峰。相传为祖师爷托梦张兑邀华阳山、荣定王所造。金殿建筑为古轿顶型,上盖紫铜色琉璃瓦,屋檐布以兽头,墙体石条砌成,三面悬崖,一面石阶蜿蜒而上,显得辉煌庄严、肃静。殿中供真武祖师神像,为九火铜铸成,重约两千余斤,紧紧嵌在一樟树蔸上,为澧州华阳王所造,另有金童玉女,四值功曹分列两旁,威武雄壮。殿前原有香炉两个和刻有张兑“楚南名山推第一”的石柱。这里香火缭绕、钟声阵阵,是举行道教仪式和善男信女朝圣的主殿。金殿虽险,却有四奇,一是立于常德、澧洲、湘鄂边界高处,只要是大晴天,均可见到金殿如一颗明珠金碧辉煌,数百里远的常德澧县城区历历在目,而其他高于金殿之处却看不到常德、澧县城区。二奇金殿拜塌不到十平方米,但不管有多少人朝拜祖师,却互不擦身,竟若无人一般。三奇每年三月初三前,必有大雷大雨发生,第二天却晴空万里,传言是祖师爷驾临。四奇金顶虽为五雷山最高峰,但在山顶有一泉,虽久旱无雨,水仍源源不绝。传说清顺治后期,闯王李自成以僧人身份游五雷山,偶染微恙,喝此泉水后,疾除康复,称其为“金顶神泉”。
玉皇殿建于明末清初,是由常德的荣定王和澧洲的华阳王修建的,由于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现在我们眼前的玉皇殿是于2006年恢复重建的,2007年11月11日举行了大型的开光典礼,两边的建筑是钟、鼓楼,暮鼓晨钟,那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仙境。玉皇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是道界中最高的神明之一,地位仅次于三清、总执天道,为三才主宰,掌天地人之均轴,大家无妨民来朝拜。